2023年08月22日数字报
张掖日报
2023年08月22日
  • 日历
  • 上一期
  • 下一期
乌江镇“以渔治碱”“以稻治碱”唤醒“沉睡”盐碱地
昔日盐碱地 今朝稻花香

□ 白梅薇 杨 坤 王小虎

仲夏时节,甘州区乌江镇新河田园综合体稻田景观区在朝阳晨雾映衬下,彩色稻田画栩栩如生,一幅幅田园风光和生态美景展现在人们眼前。

甘州区新河田园综合体稻田景观区位于乌江镇元丰村,占地面积1200亩,稻画以“丝路水乡·稻画田园”为主题,通过彩色水稻的种植组成丝路驼铃、农耕文化、塞外水乡等巨型画作,呈现鱼稻共生的田园风光和自然生态美景,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三赢局面,成为西北地区特色鲜明的彩色稻田景观区和游客旅游观光的网红打卡地。

曾经,这里是一片“白茫茫”的盐碱地。由于该镇位于中国第二大内陆河黑河流域,临河、临湿地土地地下水位较高,土地盐碱化较为严重,不利于农作物生长。

“我们运用‘盐随水来,亦随水去’原理,在稻田四周开挖边沟,每垄田开挖‘宽沟深槽’,将盐碱随水定向迁移,在降低土壤盐碱程度的同时,将盐碱水汇入稻田‘宽沟深槽’进行渔业开发利用。”该镇元丰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姚文九说。

乌江镇自唐代就开始种植水稻,迄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尤其是所产“黑芒稻”最为著名,曾作为贡米进献朝廷,素有“乌江贡米”之美誉。

近年来,该镇依托“张掖乌江贡米”种植底蕴,通过土地平整、排阴治碱、稻渔综合种养等方式,将元丰、大湾、谢家湾等村共计5000余亩盐碱地重新利用起来,大力发展“稻田景观”“稻鱼共生”“稻鸭共生”“稻蟹共生”等生态农业产业,充分发挥稻渔综合种养对土壤盐渍化改良和地力修复提升作用,推进以渔降盐、以渔治碱。

“今年,我们完成盐碱土地整理2000多亩,种植水稻1000亩,预计亩产量在600至700公斤,产值在2200元至2400元。今后,还将植入一系列景观设施和农事体验、民俗文化、休闲娱乐、科普教育等多元业态,打造黑河沿岸最美生态景观带。”该镇大湾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魏殿明说。

现在,乌江镇已打造出农业种植+立体养殖、循环农业+创意农业+休闲农业、生态科普+乡村休闲为一体的丝路水乡生态农业示范区,新河田园综合体稻田艺术景观声名远扬,研学游、户外游、乡村游越来越火,“张掖乌江贡米”也因此重现往日风光。

该镇镇长王开锋表示,将继续坚持绿色发展之路,充分发挥资源优势、生态优势、区位优势,全力探索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转化通道,加速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乌江。

上一篇
返回
下一篇
© 版权所有 张掖市融媒体中心 Copyright © 2012-2023
本网所刊登的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张掖市融媒体中心版权所有, 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制作单位:张掖市融媒体中心   陇ICP备20220031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