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9月07日数字报
张掖日报
2023年09月07日
  • 日历
  • 上一期
  • 下一期
乌江镇:盐碱地上绘风景

本报记者 马岳荣

盐碱荒地去,良田美景来。从一片白茫茫的盐碱地,变成集中连片的万亩良田,甘州区乌江镇以作物先行、改土为基、生物强化、水分保障、系统集成为技术实施路径,开展技术攻关,通过科学改良土壤、推进适土适种、引进优质品种等措施,在盐碱地上开发建设高标准农田种植水稻,并开展稻渔综合种养试点工作,有效提高盐碱地利用水平。

乌江镇临河、临湿地,地下水位较高,土地盐碱化较为严重,不利于农作物生长。当地村民因地制宜种植水稻,迄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尤其是所产“黑芒稻”最为著名,曾作为贡米进献朝廷,素有“乌江贡米”之美誉。为降低土壤盐碱度,当地村民经过多年探索,运用盐随水来、亦随水去的原理,在稻田四周开挖边沟,盐碱随水定向迁移,汇入稻田的宽沟深槽,进行渔业开发利用。

近年来,该镇依托“张掖乌江贡米”种植底蕴,通过土地平整、排阴治碱、稻渔综合种养等方式,将元丰、大湾、谢家湾等村共计5000余亩盐碱地重新利用,大力发展“稻田景观”“稻鱼共生”“稻鸭共生”“稻蟹共生”等生态农业产业,充分发挥稻渔综合种养对土壤盐渍化改良和地力修复提升作用,推进以渔降盐、以渔治碱。

该镇大湾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魏殿明告诉记者,今年全村完成盐碱土地整理2000多亩,种植水稻1000亩,预计亩产量600至700公斤,亩均产值在2200元至2420元,今后还将植入农事体验、民俗文化、休闲娱乐、科普教育等多元业态景观设施,打造黑河沿岸最美生态景观带。同时,该镇还积极打造农业种植+立体养殖、循环农业+创意农业+休闲农业、生态科普+乡村休闲为一体的丝路水乡生态农业示范区,新河田园综合体稻田艺术景观声名远扬,研学游、户外游、乡村游越来越火,“张掖乌江贡米”也由此重现往日风光。

上一篇
返回
下一篇
© 版权所有 张掖市融媒体中心 Copyright © 2012-2023
本网所刊登的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张掖市融媒体中心版权所有, 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制作单位:张掖市融媒体中心   陇ICP备20220031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