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22日数字报
张掖日报
2023年11月22日
  • 日历
  • 上一期
  • 下一期
民乐县持续推进非遗进校园、进教材、进课堂,让非遗传承在校园生根发芽
守护“活”文化 传承“精气神”

□ 陈有金

“制作一幅精致的麦秆画,其中最难的就是烫,烙铁不容易掌握,需要通过温度、力度的精准把控来刻画线条、堆砌细节……”在民乐县职业教育中心非遗文化课堂上,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麦秆画传承人孙秀英老师为学生讲述麦秆画的制作要点。学生面对面感受制作过程,被精彩的工艺深深吸引,全神贯注地跟着孙老师进行制作。

对学生进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让他们领悟“传统之美”,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重要作用。近年来,民乐县职业教育中心学校高度重视传统文化教育传承工作,凝练非遗育人理念,将非遗项目等传统文化教育纳入学校教育教学,纳入专业人才培养,纳入学生就业创业内容,持续推进非遗进校园、进教材、进课堂,让非遗传承在校园、在学生心中落地生根。

为更好做好非遗传承工作,学校除麦秆画外,还将顶碗舞、四家武术、刺绣、打夯歌、王氏宫灯等多个省、市、县级本土非遗项目列入学校非遗文化课程和特色课程。学校定期邀请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传统手工艺人进校园,进行非遗文化辅导,让学生享受丰富的文化资源。

为让学生近距离感受非遗文化,该校建设了刺绣、王氏宫灯、麦秆画、树皮画4个非遗传承教育展览馆,馆内有藏品1000余件,作为组织学生参观学习、讲授非遗知识的平台和中小学师生体验非遗文化的窗口。同时,还结合各专业人才培养特点,建设了剪纸、刺绣、王氏宫灯、麦秆画、打夯歌、树皮画6个非遗大师工作室,让非遗教学实践有平台、有阵地、能落地、见实效。还定期举办传统文化讲座、非遗教育教学活动,师生在认知学习中走近非遗、认识非遗、热爱非遗,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非遗进校园文化品牌。

非遗文化活动的开展不仅让学生掌握了各种传统工艺手法与技法,提高了动手实践能力,还促使他们“穿越时空”,与非遗项目“对话”。“深入挖掘非遗的价值内涵和育人元素,与思政教育相结合,与学生专业学习和技能培养相结合,将非遗育人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培育学生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促使他们多元发展、全面发展、幸福成长。”该校校长赵惠新说。

近年来,民乐县通过构建“课程教学+社团活动+校园文化+艺术展演”四位一体的非遗文化教育体系,将非遗文化传承教育融入日常教育教学和校园文化建设,强化学生对非遗文化的认知,开展“知家乡、爱故土、懂非遗、传文化”的兴趣培养与乡情教育。同时,持续开展“非遗进校园”活动,聘请各类非遗传承人为校外辅导员,开设顶碗舞、麦秆画、王氏宫灯等非遗兴趣社团,让学生直观感受非遗技艺之美,在创作中体会非遗文化精神,实现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扬与创新。

返回
下一篇
© 版权所有 张掖市融媒体中心 Copyright © 2012-2023
本网所刊登的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张掖市融媒体中心版权所有, 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制作单位:张掖市融媒体中心   陇ICP备20220031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