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29日数字报
张掖日报
2023年12月29日
我市职称评审打破“四唯”
引导教师上讲台、医生到临床、工程师进工地厂房、农业技术人员下田间

□ 贺承冬 李 惠 王瑞云

近年来,我市坚持深化职称制度改革,充分发挥人才评价“指挥棒”作用,积极下放评审权限,优化评审标准,建立科学的人才评价机制,至目前,全市教师、卫生、农业等行业现有专业技术人才达35026人,其中正高级534人、副高级7790人、中级14541人、初级12161人。

评价标准更科学,评审环境更优化

为用好人才资源,发挥人才红利,我市坚持“破四唯”与“立新标”并举,推进精准高效的职称评审工作,提供“减证便民”的职称评审服务以提升人才技能水平。同时,鼓励教师上讲台、医生到临床、工程师进工地厂房、农业技术人员下田间地头等基层一线建功立业,为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不断增强人才活力。

玉米香包、七彩丹霞手办、布艺仿真花……在许静工作室随处可见,她将张掖七彩丹霞、白唇鹿等具有地域特色的形象绣在项链、手镯、香包等挂件上,制作成一件件精美的手作布艺,不仅把张掖宣传到了全国各地,还为更多农村妇女提供了就业岗位。“当时听说农民也可以申报评审职称,还不限定学历、年龄、奖项和论文时,我抱着试试的心态进行了申报,没想到在县人社局工作人员的精心帮助和指导下,很快就顺利评上了副高级职称,手艺得到了认可,也让我在非遗工艺的传承上信心倍增。”许静说。

如今,不止许静这样的手艺人享受到了职称制度改革的政策红利,基层教师、乡镇医生、快递员等不同类型人才的职称评定已不再“一把尺子量到底”,而是采取不同的评价标准,实现“干什么、评什么”。自2018年以来,全市共有6574名中小学教师和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系列、648名卫生系列、1937名工程系列和659名农业系列专业技术人才取得高一级职称资格。

深化“放管服”,让评价机制“活起来”

对于从事25年水利事业的蒲兴元来说,职称制度改革无疑是巨大的机遇,接地气的评审标准和“政府评”到“业内评”的转变,让他跨过了专业限定的“门槛”,顺利成为全省基层优秀正高级工程师。“我将不负组织重托,在基层一线充分发挥专业技术人员特长,在本职岗位上作出新的更大贡献。”蒲兴元说。

“把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来做。”我市按照“放管服”改革要求,充分发挥用人主体作用,向主管部门、各县区及用人单位下放职称评审权限,主要听取用人单位意见,对专业技术人员的工作业绩、年限、品德等“软条件”进行评审,积极推动形成充满活力的人才评价机制。

拓宽评价领域,让高层次人才多起来

“从来没有想过农民还能评上高级职称。”48岁的“资深老农民”魏自明在评上高级农艺师职称资格后说,人社部门推送的政策“大礼包”,不仅让他实现了个人荣誉感、社会认同感的双提升,还让他头上有了“帽子”,脸上也有“面子”。

魏自明在蔬菜种植和销售领域已深耕多年,总结摸索出了甘蓝、大白菜套种轮作种植新模式。对于此类型的基层人才、技能人才和特殊人才,我市立足人才队伍建设实际,用足用活倾斜政策,积极拓宽基层人才“晋升通道”,贯通高技能人才“发展通道”,开辟特殊人才“绿色通道”,不仅提升了基层一线专业技术人才的成就感和获得感,还加大了人才就业创业的扶持力度。魏自明说,在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通过招商引资,投资5000万元创建了甘州区尾菜处理中心,辐射带动就业1500人次。

职称制度改革让魏自明成了农艺行业的“拔尖者”,“今后,我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农业技术振兴乡村的生产实践中。”魏自明言语间自豪感满满。

至目前,全市共有3417名专业技术人才取得全省基层有效高级职称资格,并依据《张掖市农村实用人才高级职称资格人员奖补办法》,为105名取得高级职称资格的发放一次性奖补资金10.6万元,表示对农村实用人才的重视和激励,以调动专业和技术人才创新创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返回
下一篇
© 版权所有 张掖市融媒体中心 Copyright © 2012-2023
本网所刊登的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张掖市融媒体中心版权所有, 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制作单位:张掖市融媒体中心   陇ICP备20220031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