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22日数字报
张掖日报
2024年10月22日
上接第一版

(上接第一版)帐篷外,几位老人拿着小凳子坐着等待;帐篷里早已生好炉子,火势正旺,热了帐篷,也温暖了尼玛才愣的心。“他们到这里来放羊挺好,我们村的农户也不用找机械、花资金、请人工收拾玉米秆子,省事省工省钱。羊吃完粪便留在地里,又是‘农家肥’,一举多益。”闫户村大壮组75岁的村民邓铭禹说,他与几位老人和尼玛才愣早已成为“故交”,每年这个时候都会在这里等待老朋友。

故友重逢,寒暄问候、稍作休息后,尼玛才愣和司机“放羊下车”。当一只只后背刷了蓝色标识的羊“咩咩咩”地钻进玉米地里时,四周慢慢安静下来,羊群欢快满足地啃食秸秆。“刚来不能让羊吃得太饱,吃上1个多小时得赶回围栏。循序渐进,慢慢来,一块地一块地慢慢‘消化’。”在农区借牧近10年的尼玛才愣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羊群安顿下来后,尼玛才愣松了口气,歇下脚打开话匣子:“下山借牧,主要是为了保护生态环境,让草场得到‘休息’。还有就是下来后羔子成活率比较高,吃玉米叶子秆子羊生长速度快、上膘好,赶明年回到草场时就能处理了。我现在赶下来500只羊,到明年三四月份就扩增成900只了,900只放到草场上压力肯定大,所以会出栏一部分,保持500只的存栏。”尼玛才愣算了对比账,如果不下山借牧,“冬窝子”海拔高、气温低,羔子成活率低、上膘慢、出栏也少。“所以下山借牧是很好的选择,既有利于生态,又能增加收入,很划算。”

尼玛才愣回忆,刚开始时,他“孤身”下山借牧,后来亲戚也跟着下山,渐渐的“组团”借牧户多起来。“今年,我租了闫户村大壮组的450亩地秸秆,我的几个亲戚朋友租了1000多亩,大家在一个片区借牧,互相也有个照应。”尼玛才愣希望随着越来越多的人下山借牧,运输和租地成本别涨得太高,让山区牧民有信心借牧。

尼玛才愣借牧的闫户村大壮组有2600亩地,其中2000亩是制种玉米,每年制种玉米收获后,大片的玉米秸秆“杵”在地里。“有的农户找机械将秸秆打成草墩售卖,机械打包费用加上运输费用,1亩地得花两三百元。有的想烧秸秆,但又怕污染环境,所以秸秆处理也成了‘头疼事’。”郑如宣笑着说,自从尼玛才愣赶着羊进村后,秸秆“头疼事”迎刃而解。为了方便牧民借牧,闫户村大壮组将农户的分散地“打包”到一起,以村集体的名义向牧户租赁,一来方便借牧户,二来扩大规模更好租借。

牛羊下山,借地生金。近年来,肃南县引导牧民群众积极探索“草原放牧+舍饲养殖+异地借牧”相结合的转型发展模式,利用农区秸秆地异地借牧,让祁连山天然草场休养生息,走出了一条生态保护、产业发展、绿色转型、牧民增收的多赢路子。今年,全县外出借牧户460户,借牧牲畜15.78万头(只),借牧地为周边邻近县区及金昌市永昌县、武威市凉州区等地。

深秋,金色的阳光洒在接天连片的玉米地里,随处可见羔羊遍地、牛犊撒欢的热闹场景。远处,巍巍祁连山,静静孕育着冰川、森林、草原……还有无数生灵。

上一篇
返回
下一篇
© 版权所有 张掖市融媒体中心 Copyright © 2012-2023
本网所刊登的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张掖市融媒体中心版权所有, 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制作单位:张掖市融媒体中心   陇ICP备20220031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