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邱丹丹
2024年,我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聚焦矛盾纠纷集中领域,前移调解阵地,综合运用“加减乘除法”,全面推动矛盾纠纷源头化解,切实把矛盾纠纷解决在萌芽状态,筑牢社会稳定“第一道防线”。
统筹多方力量,凝聚合力“加”动能。按照“1+4+X+N”模式配备网格工作力量,择优选聘专职网格员1807名,选聘人民调解员6100人,配备其他网格辅助人员5825人。充分发挥基层网格员“前哨”作用,每天巡查走访网格,排查各类安全隐患,调处矛盾纠纷,收集社情民意信息。2024年,累计排查矛盾纠纷3.3万件,排查上报安全隐患信息6.2万条,收集社情民意44.6万条。深入开展“三官一师”进网格活动,选派1100名警官、法官、检察官、律师进网入格,与300多名基层综治干部、6000多名调解员、5000多名网格治理辅助力量,组建形成社会治安整体防控的第一方阵,对一些“疑难杂症”类的矛盾纠纷及早预警介入,通过“三调对接”工作机制合力开展化解。2024年,共化解矛盾纠纷3.2万件,化解率99.1%,努力把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通过邀请专家学者、岗位能手等,采取“集中培训+专题培训+重点指导”的方式,对网格员、调解员队伍进行培训。2024年,举办全市网格员能力素质提升培训班8期、专题组织全市综治中心调解员培训班8期,下沉县区培训指导15次,6县区和65个乡镇(街道)创新青蓝帮教、末位表态、现场教学等多种方式累计开展培训400余场次,网格员、调解员排查化解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强化智慧赋能,高效办理“减”距离。深入推进平安张掖信息化支撑管理平台升级改造,打通与12345政务服务热线平台、公安警综平台、人民信访平台、法院诉前调解平台等平台链路,探索推行“12345+网格”联动办理机制,实现“12345”平台矛盾纠纷类工单扁平化调处、网格内安全隐患事项无缝派单受理、“12345”热线“被动接”与网格员“主动查”高效贯通衔接。系统构建市、县、乡三级平安信息工作体系,每日逐级上报辖区平安信息,每月对矛盾纠纷、安全隐患、舆情动态进行分析研判,形成平安形势分析研判报告,全面分析平安形势,精准指出问题短板进行预警提示。2024年,共编发日报365期、月分析研判报告12期,为党政决策提供数据支撑。整合“一网办、掌上办、一次办、帮代办、免证办”五大便民政务服务,实现政务服务“零跑动”。推进跨省通办、全程网办,加强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应用,创新推出办事指南“码”上看,24小时“不打烊”服务绿色通道,实现更多事项预约办、延时办、帮代办、全程网办。至目前,除涉密事项外,网上可办率达100%,“指尖上的服务”更便民。
发挥多元联动,应调尽调“乘”效应。公安局、各公安派出所和各级综治中心建立信息互通机制,将非警情类矛盾纠纷全量推送各级综治中心,综治中心通过“柔性”调解方式,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前端。2024年,公安派出所与综治中心联合调处的矛盾纠纷1.07万件,调处成功1.03万件,调处成功率93%。进一步优化完善一窗受理、快速处置、分类流转等工作流程,对线下排查、“12345”线上反映、信访接待受理和各级信访部门交办(转办)的问题矛盾,综治中心运用矛盾纠纷“四级七天”等调解法解决群众诉求,达成调解协议。2024年,全市信访部门向综治中心推送矛盾纠纷类信访事项661件,调解成功588件,调处成功率88.95%。研究制定《张掖市诉调对接工作实施办法》《关于进一步完善多元解纷机制推进诉源治理的实施意见》,构建责任明确、流程科学的“诉调对接”工作体系。通过“诉调对接”流转,将适宜诉前调解的民商事纠纷流转至各级综治中心全力化解,最大限度将矛盾纠纷止于诉外、化解在诉前。2024年,诉前调解分流至综治中心2.64万件,调解成功1.72万件,调解成功率69.36%。
聚焦重点,攻坚克难“除”隐患。紧盯恋爱、婚姻、邻里、经济、医患等易引发命案矛盾纠纷,深入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大调处行动,系统加强矛盾纠纷源头预防、实质化解和常态管控。需要长期管控的矛盾纠纷事项和重大矛盾纠纷类警情,全量录入命案预警系统进行跟进管控。2024年,全市共预警管控命案风险835条,所有预警事项均未发生现实命案。紧盯刑满释放人员、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等重点人群,着力加强专群协同,推行重点人员红、黄、绿三色分级管控,督促公安、司法行政、卫健、教育等部门落实行业责任,组织网格员常态化走访掌握特殊人员思想行为动向,协同开展走访管控,构建形成立体高效的管控体系。2024年,排查随访严重精神障碍患者6404人,排查管控刑满释放人员3719人,排查管控严重不良行为青少年514人、中小学重点未成年人464人、无正当职业社会闲散重点未成年人80人,逐人落实“四包一”帮教措施。制定下发《张掖市预防治理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保目标抓重点”“1654”工作措施》,建立家庭、学校、社会、司法、网络、政府“六位一体”保护责任体系,配备法治副校长487名,全面落实“3、1、5分钟”日常法治教育,校园安防“4个100%”全覆盖。2024年,全市受理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案件80起105人,同比分别下降56.28%、58.98%,未发生涉未成年人恶性案件和涉未成年人舆情,初步完成“3个下降50%”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