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祁晓蓓 岳永舜
在时代的浪潮中,总有一些人以非凡的毅力和卓越的担当,在平凡岗位上铸就非凡的成就。山丹县城北预制构件有限责任公司电工班班长姜有忠,便是这样一位用三十年的坚守与奋斗为小城工业发展贡献力量的身边楷模。
1992年,16岁的姜有忠踏入山丹县城北预制构件有限责任公司,谁也未曾料到,这个年轻的农家子弟,会在接下来的三十年里,成为公司发展历程中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
爱岗敬业、勇挑重担,公司的“顶梁柱”
年轻的姜有忠被分配到电工岗位后,面对复杂的电气设备和繁琐的线路,他没有丝毫退缩,凭借不服输的劲头和对工作的热爱,迅速投入学习和实践中。在车间里,无论严寒酷暑,都能看到他忙碌的身影。
夏日,车间犹如巨大蒸笼,温度常常直逼三十摄氏度。姜有忠穿梭在庞大设备间,汗水如雨般滚落,工作服被浸湿又晒干,留下一片片白色汗渍。机器轰鸣声震耳欲聋,蚊虫围着他嗡嗡乱飞,时不时叮咬几口,他却浑然不觉,专注检查设备线路。冬天,车间秒变冰窖,寒风灌进,他双手被冻得通红,长满冻疮,每一次拿起工具都疼痛难忍。但他从不抱怨,眼睛紧盯设备线路,手中工具精准检测每一处连接点。为确保设备正常运行,他每天提前到岗,给设备作预热准备。
有一年冬天,罕见大雪袭击山丹,公司主要生产设备突发故障。姜有忠得知后,不顾刺骨寒风和纷飞大雪,一路小跑赶到公司。车间没有暖气,他的双手很快冻僵,却只是用嘴哈气取暖,又继续工作。经过几个小时奋战,设备恢复正常运转,而他的手脚早已失去知觉。正是凭借这份对工作的执着和担当,他带领的电工班多次被评为公司“优秀班组”,他本人也每年荣获“优秀班长”和“先进工作者”称号。姜有忠说:“刚进单位时从事的是打砖工作,但我对机器很感兴趣,自学电工后,便开始从事设备维修,随着企业发展,设备越来越多,故障也就越多了,为保障设备正常运转和高效率运行,我积极钻研各种疑难问题,以便发现问题时能够随时解决。”
踏实肯干、勇于进取,生产的“护航员”
随着公司业务拓展,生产任务日益繁重,设备稳定运行成为制约生产效率的关键因素。姜有忠深感责任重大,每天天未亮便来到车间巡查。微弱灯光下,他的身影在设备间穿梭,手中的手电筒照亮每一个角落。
公司引进新型预制构件生产设备时,因操作和技术磨合问题,设备频繁“罢工”。姜有忠主动请缨,一头扎进设备说明书和技术资料中,连续几天吃住在车间。他仔细观察设备运行细节,详细记录各项数据,经反复分析和上百次试验,他终于找到故障根源并提出有效解决方案。在他的不懈努力下,设备迅速恢复正常,生产效率大幅提升,订单按时交付,为公司赢得良好口碑和后续订单。
为保障设备安全稳定运行,姜有忠建立严格巡检制度。他带领班组成员给每台设备编号登记,制定详细巡检计划,明确巡检内容和标准,在他严格管理下,电工班实现设备故障零事故,为公司安全生产筑牢坚实防线。
刻苦钻研、不断提高,技术的“探索者”
繁忙工作之余,姜有忠始终保持对学习的热忱。每天下班后,他留在车间旁堆满电工专业书籍和图纸的小办公室,学习研究行业最新技术动态。遇到难题,他就查阅大量资料,或向行业专家请教。
公司产品运输长期存在难题,传统人工码垛效率低、成本高,还容易造成货物损坏。姜有忠决心改变这一现状,带领团队自主研发自动码垛机。研发过程困难重重,没有专业设备,他们就用最原始的工具摸索;没有现成技术方案,就从基础理论开始,不断尝试和改进。无数个日夜,车间里灯火通明,他们不断尝试、失败,又重新开始。经过半年多努力,第一台自动码垛机成功投入使用。原本需要十几个人花费数小时完成的码垛工作,现在只需一人操作,几十分钟就能完成,人力成本降低三分之二,货物损坏率下降80%,为公司节省大量成本。
尝到创新甜头的姜有忠并未停下脚步,他继续深入学习PLC自动控制原理,熟练掌握计算机技术,并将其应用到生产设备中。通过智能化改造,生产过程实现自动化控制,产品质量更稳定,生产周期缩短三分之一,公司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成为本地极具影响力、知名度和信誉度的企业。
姜有忠的辛勤付出和突出贡献赢得广泛认可。2016年,荣获山丹县“五一劳动奖章”;2017年,荣获“张掖市劳动模范”称号;2025年,他更是荣获“甘肃省劳动模范”这一殊荣。这些荣誉,是对他三十年如一日坚守的肯定,更是对他勇于担当、追求创新精神的褒奖。
“我会继续以身作则,带领团队不断提升专业技能,保障企业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姜有忠用三十年的坚守,深刻诠释了爱岗敬业和工匠精神,在平凡岗位上创造出不平凡的业绩,成为预制构件行业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