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6月10日数字报
张掖日报
2025年06月10日
人才下沉 创意开花
—— 张掖市宣传文旅领域拔尖人才开展走基层助力文创产业发展活动侧记

本报记者 赵红梅

6月7日,张掖市宣传文旅领域12名拔尖人才组成服务队,带着“助力文创产品提档升级,赋能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使命下沉基层,用专业眼光为张掖文创产品提档升级把脉开方,为张掖文创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智慧力量。

服务队先后来到市博物馆、张掖市传世经典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甘州区巧手文化艺术有限公司、甘肃西游文化传媒公司这就是张掖文创旗舰店、甘州府城等文创空间和集市。丹霞手账本、香包挂件、裕固娃娃文创包、丝路驼铃手办等文创产品,灵感均来自张掖的七彩丹霞、钟鼓楼和平山湖大峡谷等特色景点,设计精美,令人爱不释手。在甘州府城文创集市,手绣丹霞挂画、七彩丹霞染绣伴手礼盒吸引着游客驻足,服务队成员却以专业视角发现了“美丽中的不足”。“这个摆件的外包装精美雅致,但内部结构可以优化成可拆卸设计。”在市博物馆文创产品展区,一款文创灯具吸引了大家的注意。灯具以书本为造型,将张掖的历史建筑和街景巧妙融入灯罩设计,创意独特。服务组成员、市文物保护研究所副所长王卫东赞叹:“这就是理想的文创设计——既可作为装饰摆件,又能日常使用,真正实现了跨界融合。”在甘肃省允恒绣庄民间刺绣非遗工坊,服务队员、裕固族服饰非遗传承人潘小红拿出手机展示她用AI智能技术设计的裕固族服饰刺绣图案。“现代科技真好,过去手工刺绣制作一套裕固族民族服装要一年,现在机器与手工结合,一星期就能完成,图案更新潮,针法更统一,价格也更亲民。”潘小红的话语里充满欣喜。工坊经营者围拢过来,看着屏幕上跳跃的数字纹样,频频点头,科技为非遗传承开辟的新路径让大家倍感振奋。

在随后召开的座谈会上,服务队与文创企业负责人、手工艺人围坐一堂,气氛热烈,一个个“金点子”逐渐成形:媒体工作者陈莉提议打造“张掖文创直播间,让这些好东西直接对话全国消费者”,文旅企业负责人雷鹏建议融入张掖元素开发“非遗盲盒”,甘州区美术馆馆长王琛则建议“张掖文创可借鉴敦煌IP年轻化的成功案例,让文物可购买、让非遗可穿戴、让古老故事可互动”……服务队不仅开出“药方”,更牵线搭桥,现场促成了1家文创企业入驻甘州府城文创一条街的合作意向。

走访中,服务队从实用功能到文化表达,提出了10多条具体建议。一个个“金点子”和实打实的合作意向,为文创研发销售主体出谋划策、搭桥铺路。张掖市传世经典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许静感慨道,“专家眼光独到,问题点得准,建议提得实,既解了燃眉之急,这种手把手的现场指导比传统培训更见效。”

此次活动是张掖市推动高层次人才资源精准服务基层系列实践活动之一。服务队队长雷鹏表示:“目前已达成的1项合作意向,预计3个月内落地实施。后续我们将建立常态化对接服务机制,持续为张掖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上一篇
返回
下一篇
© 版权所有 张掖市融媒体中心 Copyright © 2012-2023
本网所刊登的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张掖市融媒体中心版权所有, 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制作单位:张掖市融媒体中心   陇ICP备20220031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