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韦 冲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了战略部署。省委在全面分析张掖历史厚重性、区位独特性、资源丰富性和生态功能特殊性的基础上,赋予张掖“一屏三地”功能定位,精准标注了张掖在全国全省大局中的坐标方位。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要坚持顶层设计和基层探索有机结合,紧密围绕我市“一屏三地”功能定位,进一步全面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农业发展机制改革、工业发展体制改革、旅游业发展体制改革等重点任务,积极谋划推出改革举措,不断放大拓展改革成效。
聚焦筑牢守好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进一步全面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把“聚焦建设美丽中国”作为“七个聚焦”目标之一,对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作出部署,强调完善生态文明基础体制、健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健全绿色低碳发展机制,提出落实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推进水、能源等领域价格改革,健全重大水利工程建设、运行、管理机制,为我市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系统推进节水治水兴水提供了方向指引。
近年来,我市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持续深入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在全省率先推进生态环境“全链条”监管模式改革和环评审批制度改革,深化“三化两分一强化”执法监管模式改革,初步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全市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成效第三方评估位列全省第一,被国务院表扬为生态环境领域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市。同时要清醒看到,我市生态环境整体脆弱的基本市情尚未改变,水资源刚性约束压力巨大,环境污染风险多重交织,绿色发展动能还不足,建设“美丽张掖”依然任重道远。
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要以健全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为抓手,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突出祁连山、黑河和北部防风固沙带三大重点,全力做好护山、节水、治沙、碳汇文章,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巩固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示范市成果,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提升生态文明建设质量,切实筑牢守好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在健全生态环境保护治理制度体系上下功夫。严格落实生态保护红线管理制度,实施分区域、差异化、精准化的生态环境管理制度,强化生态环境质量监测和评价,加快形成以祁连山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在深化水权、水价、水管体制改革上求突破。张掖作为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根本在于祁连山和黑河水“一山一水”。祁连山生态环境发生历史性变化后,现阶段主要矛盾在水,重点是黑河水,关键在地下水。在水权改革方面,优化用水权初始分配,加快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流转顺畅、监管有效的用水权制度体系。在水价改革方面,坚持地下水价格高于地表水价格和循序渐进的原则,引导地下水价格逐步上升,形成“先地表后地下”的用水导向。在水管体制改革方面,稳慎开展水管单位分类定性工作,推动基层水管单位回归公益属性;全面推进智慧水务建设,通过“设备替人”减少管理人员,降低运行成本。在完善污染防治体制机制上下气力。持之以恒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建立健全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制度机制,优化排污单位排污许可管理机制,开展新污染物调查监测和环境风险评估,着力构建全过程全方位污染防治体系。在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上做文章。用好生态产品价值转化闭环机制,稳步推动排污权、用能权、用水权、区域碳汇、集体林权等市场化交易,发挥绿色产业发展基金引导和撬动作用,鼓励社会生态公益基金参与生态产品交易,加快建设国家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城市。
聚焦培育全国现代种业发展高地,进一步全面深化农业发展体制机制改革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对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作出系统部署,强调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支持制度、深化土地制度改革,对我市培育全国现代种业发展高地、创建全省乡村振兴示范区具有很强的引领和推动作用。
农业是我市的传统优势,我市立足实际积极推动改革,全面完成全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任务,村集体经济公司化运营改革、农业社会化服务等有效激发了农业农村活力,党建引领乡村振兴效能不断提升,被国务院评为全国促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成效明显激励市。同时要清醒看到,制约乡村全面振兴的体制机制障碍还不少,特别是玉米制种等特色主导产业标准化、品牌化滞后,农产品“量大优质不优价”问题明显,农民持续较快增收支撑乏力;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仍然落后于城市,“土坯房”面大量广,距“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的目标还有一定差距;农民老龄化、农村空心化、农业碎片化趋势日益加重,留守儿童、老人问题更为凸显,社会治理方面的挑战依然不少。
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要聚焦培育全国现代种业发展高地,打造“全国闻名、西北领先农村改革试验区”,突出重点,积极作为,构建种质保护利用精准化、种业创新自主化、制种基地集约化、优势企业集聚化、监管服务高效化的现代种业发展体系,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市场急需的优良品种,巩固提升全国玉米制种基地优势地位,加快建设全国玉米制种加工基地和集散中心,努力把张掖打造成在全国优势突出、链条完备、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制种高地,努力形成更多可复制、能推广的“张掖模式”“张掖经验”。要坚持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始终把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坚持家庭经营的基础性地位、坚持稳定土地承包关系作为农业农村改革的基石,健全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制度,推进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试点,深化农村承包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改革,探索完善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制度措施,深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加快推动农业社会化服务改革,着力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要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支持制度。始终坚持农业农村发展“四个优先”,健全乡村振兴投入机制,强化低收入群众常态化救助帮扶,特别是要积极探索村集体经济公司化运营改革的有效形式,通过资源发包、物业出租、居间服务、投资参股和小型加工等多样化途径,提高集体经济收入,实现“业兴民富集体强”。要完善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制度机制。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健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配套政策,保障进城落户农民合法土地权益,依法维护进城落户农民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稳慎推进农村宅基地自愿有偿退出和盘活利用,让农村沉睡的资源要素转化为发展资本,让农民享受更多的改革红利。
聚焦建设国家重要综合能源基地,进一步全面深化产业发展体系改革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坚持以新发展理念引领改革,创造性提出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等改革举措,将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全新动力。
近年来,我市坚持不懈夯基础、兴产业、育动能,今年上半年,全市生产总值等主要经济指标均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一季度首次获得全省高质量发展“贡献奖”,上半年再次获得“进步奖”,呈现稳中有进、量质齐升的良好态势。但经济总量小、人均水平低、产业结构不合理仍是最大的市情实际,工业短腿突出仍是发展的最大短板弱项,区域竞争异常激烈,标兵已远、追兵增多仍是必须面对的发展态势。
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要聚焦建设国家重要综合能源基地,深度融入河西走廊清洁能源基地建设,坚持“风光水火氢醇”多能互补和“发输储用造”一体化发展,加快推进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建设,打造千万千瓦级的风电基地、光电基地、抽水蓄能基地和综合能源装备制造基地,努力在全省高质量发展中加速追赶。要深入实施强工业行动。把工业作为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的重中之重,建立完善促进工业投入稳定较快增长的有效机制,加大产业政策供给力度,着力推动新能源及现代装备制造、新材料、农畜产品精深加工等产业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以工业突围升级带动高质量发展转型突破。要积极推进实数融合。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三化”改造为重点,加快推动冶金建材、采矿、化工等传统产业提质增效,中医药、数字经济、预制菜等新兴产业发展壮大,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发展水平。要加快促进服务业提质增效,坚持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两手抓,加大对批零住餐、文化旅游、商贸物流等领域上限入规企业扶持力度,推动发展新能源运维、健康养老、现代物流仓储等新业态,让服务业成为现代化产业的重要支柱、高品质生活的重要支撑。
聚焦打造国际知名旅游目的地,进一步全面深化旅游业发展体制机制改革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对优化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供给机制作出系统部署,强调健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张掖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全国优秀旅游城市,处在丝绸之路旅游大环线的关键节点,是全国高品位综合旅游资源富集区,有4A级以上景区22家、四星级旅游饭店16家,数量均居全省第一。近年来,我市下大力气编制完善旅游发展规划体系,实施旅游大景区建设、旅游全产业链打造、旅游管理服务水平提升、旅游全民宣传行动,精心打造中国地貌景观大观园、暑天休闲度假城、丝绸之路古城邦、户外运动体验区、西路军魂传承地名片,全市旅游业进入高位运行、持续发展阶段。同时要清醒看到,“文旅+”产业链偏短,缺乏吸引力强、特色鲜明的产品和互动式、沉浸式业态,游客驻留时间普遍较短,特别是过夜游人数偏少,“二次消费”占比低,留不住人、消费不够的问题突出。
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要聚焦打造国际知名旅游目的地,深入贯彻“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的新时代文物工作方针,正确处理城市改造开发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关系,健全完善管理体制机制,严格管控历史城区开发总量、人口规模、建筑体量和建筑高度,坚决杜绝建设性破坏行为,不断彰显历史文化名城的独特魅力。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围绕打造国际知名旅游目的地,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要锚定精品化方向打造线路。利用张掖特有的文化、自然、地理、交通等优势条件,充分发挥河西走廊旅游宣传联盟、甘青旅游大环线景区联盟作用,以七彩丹霞景区为引领,加快打造国家精品旅游带、旅游风景道体系,形成“点状辐射、带状串联、网状协同”的旅游发展空间布局。要锚定融合化方向丰富业态。旅游产业是综合产业,无论是跨旅游产业的组合化“并联”,还是一体化“串联”,都是打造文旅业态样本的必经之路。要紧扣张掖特色文旅资源类别,探索星空避暑露营、帐篷文创集市、美食音乐晚会、温泉沙疗康养、冰雪奇缘体验等新业态新场景,发展攀登探险、野外拓展等山地特色旅游项目,打造兼顾古韵新风、素璞农耕、诗意栖居、康养休闲的“文旅+”融合发展样板,加快培育文旅产业新的增长点。要锚定特色化方向塑造品牌。突出丝路底蕴、民族风情和多彩地貌,加快推进以城市IP为核心的文旅品牌创建行动,着力提炼独具特色的生态、体育、餐饮文化符号,打响“丝路明珠·彩虹张掖”品牌。要发挥好各县区文旅资源优势,塑造“一县一品”文旅特色,不断提升诗意甘州、梦幻临泽、红色高台、古韵山丹、田园民乐、牧歌肃南等品牌知名度,打造一批彰显张掖风味、甘肃风范、国际风尚的旅游城市、旅游村镇。要锚定多元化方向催生消费。充分挖掘区域文旅资源,以打造沉浸式旅游新空间为方向,统筹特色剧目、艺术市集、文博展览、互动体验、文创推介、休闲康养等各类文旅体验元素,创新融合5G、大数据、人工智能、光影技术、虚拟场景等新技术,大力发展“景区+演艺”“非遗+文创”“露营+夜游”等模式,以市场化的方式打造一批特色鲜明的文旅小镇和乡村民宿,开发更多深度体验产品,让游客享有良好观感体验。
改革扬帆风正劲,击鼓催征再出发。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要结合张掖生态建设的根本基点和一二三产的着力重点,加快建设“一屏三地”,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健全经济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张掖实践新篇章提供制度保障。
(作者单位:市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