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蒋兴国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绘制了宏伟蓝图,提出了众多意义重大的改革举措。党组织作为改革的引领者和推动者,其功能的有效发挥至关重要。只有不断增强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才能确保改革措施精准落地、取得实效。
一、加强政治引领功能
(一)深入学习领会精神。各级党组织、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要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认真研读《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深刻理解各项改革任务的背景、意义、目标和要求,把握核心要义与精神实质。通过专题学习、培训研讨、专家解读等多种方式,确保广大干部群众对全会精神学深悟透。
(二)统一思想认识。引导全体党员干部和群众将思想统一到全会精神上来,坚定对改革的信心和决心,认识到改革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增强推进改革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要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确保改革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二、提升组织保障功能
(一)加强组织领导。领导干部要亲自挂帅,带头推进改革,及时解决改革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确保改革工作顺利推进。成立专门的改革领导机构或工作小组,负责统筹协调、指导督促改革任务的落实。各级党委(党组)担负起主体责任,推进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改革任务落地见效。各级党政主要负责同志要担负起政治责任,做到重要改革亲自部署、亲自把关、亲自协调、亲自督察。市(县)委改革办做好服务保障、统筹协调,督察、督办。
(二)优化组织设置。根据改革任务的需要,及时调整和优化党组织的设置,确保党组织的覆盖范围和工作触角延伸到改革各个领域和环节。对新成立的改革工作机构、项目团队等,要及时建立党组织,加强党的领导。比如,在一些重大改革项目中,可成立临时党支部,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保障项目顺利推进。
(三)选优配强干部队伍。改革需要大量专业人才和创新人才,要加强对干部队伍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改革意识、创新能力和业务水平。注重在改革一线培养、锻炼和考察干部,把那些在改革中敢于担当、善于改革、有能力有作为的干部及时提拔使用,激发干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比如,建立干部改革工作业绩档案,对干部在改革中的表现进行跟踪记录和评估,作为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
三、增强协调统筹功能
(一)建立协调机制。党组织要建立健全改革工作的协调机制,加强不同部门、不同地区之间的沟通协调,形成工作合力。定期召开改革工作协调会议,及时解决改革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确保改革工作顺利推进。比如,对于跨部门、跨地区的改革任务,可建立联合工作小组,由相关部门和地区的党组织负责人共同担任组长,加强对工作的统筹协调。
(二)整合资源力量。充分整合各方资源,为改革举措的落地提供有力的物质保障和技术支持。党组织要积极协调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等各方力量,共同参与改革工作,形成全社会支持改革的良好氛围。例如,在推进科技创新领域的改革时,可以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鼓励高校和科研机构与企业开展合作,共同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三)明确责任分工。根据全会提出的改革任务,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情况,将各项任务细化分解,针对每一项改革任务,制定详细的行动计划和实施方案,包括改革的任务书、时间表、优先序,明确牵头单位、参与单位、责任事项、责任人。同时,要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确保各项改革任务相互衔接、相互促进。
四、强化监督考核功能
(一)加强监督检查。建立健全改革工作的监督检查机制,加强对改革举措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确保改革任务按时完成、改革目标顺利实现。党组织要定期对改革工作进行专项检查,及时发现和纠正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对违规违纪行为要严肃查处。
(二)完善考核评价。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对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在改革工作中的表现进行考核评价,将考核结果与干部的晋升、奖惩等挂钩,激励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积极参与改革、推动改革。
(三)严肃问责制度。对在改革工作中敷衍塞责、推诿扯皮、不作为、乱作为等行为,要严肃问责,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确保改革任务落到实处。(作者单位:市委党校)